Thank You for Coming!
We hope to see you next year at
Nan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on Friday & Saturday, June 28-29, 2024!
教育教学在新冠疫情下经受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学正酝酿着变革与创新。《韩非子》有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马克·扎克伯格说:“创新是必然的,创新充满机会,也伴随着风险和努力。”
2023年中蒙中文大会将在7月份与中文老师相约山城重庆,举办以“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以及有关人士探讨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学的变革与路径。我们号召广大国际中文教师坚持理想,坚定信念, 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积极开拓,面向未来,共同开创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学的新局面。期待与您再次相见!
Keynote Speakers
王芳 (Wang Fang)
NIST国际学校
现居泰国曼谷,NIST国际学校世界语言系中文教师。作为早期中国IB项目的开拓者之一,2000年在中国第一所中学项目(MYP)学校北京五十五中学国际部踏入IB教育的领域。2001年即开始作为IB培训官主持IB工作坊培训,并在二十年的工作中不断拓展与IB教育相关的工作领域:大纲修订顾问、评审员、学校访问小组组长、顾问,培训会驻会代表等。历经多元、复杂的工作环境,在教师与管理者角色(中文校长、世界语言二语系主任)切换间,以“Learn, Relearn, Unlearn” 的成长心态持续思考教育者的专业成长与职业进阶,并以赋能青年一代中国国际教育者为使命联合创立“问西东学术共创”,鼓励温和、包容的教研分享态度,以专业精神分享启思赋能的教育理念。
- Keynote: 中文教育者的自我成长与使命承担 Chinese Language Educators’ Self-Growth and Vision
- Workshop #1: 以单元网建构语言教学 Craft your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 with Unit Web
- Workshop #2: 在思考的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in a Thinking Classroom
Keynote: 中文教育者的自我成长与使命承担 Chinese Language Educators’ Self-Growth and Vision
Workshop #1: 以单元网建构语言教学 Craft your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 with Unit Web
Workshop #2: 在思考的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in a Thinking Classroom
陆卫明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当代中国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执行主任,“三秦人才”,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团成员,陕西省社科联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理论讲师团专家学者,陕西省中共党史专家团特聘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等研究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基金重点课题4项。著有《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现代化思想史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智慧》等11部。 在中英文刊物上发表较高层次学术论文130多篇。先后获得教育部、省级各种科研成果、教学优秀奖18项。所开课程《巨人的足迹》入选教育部2012首批中国名校精品公开课。开设慕课“《论语》的智慧”,登陆美国加州大学coursera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喜马拉雅平台,获批国家精品开放视频课程。担任交大辩论队教练,多次获学校特别贡献奖、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奖。
Workshop Presenters
李爱琴 (Aiqin Li)
河内联合国国际学校
李爱琴老师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取得纽约州立大学教育硕士,现任河内联合国国际学校PYP外语部负责人和全校母语协调员。前往河内之前,李爱琴老师在国内和国外的IB国际学校不仅作为单科语言老师,也曾担任过幼儿园和小学的班主任, 以及幼教部协调员和PYP幼儿园课程总监。她于2012年受邀至IB课程中心荷兰海牙参加语言发展的研讨,并于2013年认证成为IB小学项目的官方培训师。李爱琴老师已经受邀在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大陆、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台湾、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李爱琴老师也是一家美国读写项目机构的受邀中文培训导师,不仅持续地与机构内的众多处于国际学校高水平的读写导师共同研讨,而且也带领者多所国际幼儿园和国际学校的早期读写项目的培训,热衷于引导老师们实施均衡读写中的各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方式。李爱琴老师带领编著的PYP主题下的儿童故事套书也即将出版。
如何在共享阅读和互动朗读中发展幼儿的阅读和表达技能?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早期读写技能的重要性,那么早期阅读的技能和策略都有什么,以及如何教授给幼儿,并发展幼儿的“读者身份”?
让我们一起从科学的角度和阅读教学的实施上来一道研讨:
(如果可以,请每位老师带来自己或在教学中最喜欢的一本书-虚构或非虚构类)
- 如何发挥互动阅读的完全作用?
- 如何在互动阅读中确定阅读策略并教授?
- 共享阅读的阅读技能重点有什么?
- 如何确定共享阅读的文本并教授?
Part 1: 如何在互动朗读中发展幼儿的阅读和表达技能?
Part 2:如何在共享阅读中发展幼儿的阅读和表达技能?
郭晓晖 (Peter Guo)
广州爱莎荔湾文华国际学校
郭晓晖(Peter),现为广州爱莎荔湾文华国际学校初中部校长,曾任职于杭州橄榄树学校初中部校长、北京市鼎石学校、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对MYP和DP的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和认识论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2012年在湖南科技大学求学并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在Assumption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Kent获得咨询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在University of Kent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2022年接受Harvard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育领导力培训。郭晓晖曾在国内公立学校,国际学校以及泰国和英国等多所学校任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Justin Zhang
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
Justin Zhang is an educator and scholar with expertise in language teach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He is a registered teacher in the US (Arizona, Illinois, Wisconsin) and the UK (with QTS), holding two MAs, a BA (Hons), an IBEC(DP), a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stinction,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ertificate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etc. He is currently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s pursuing the NPQSL from UCL IOE. Previously working in Barcelona and Beijing, Justin now serves as the Head of Mandarin at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Hong Kong. Apart from teaching, he is an examiner at 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AIE), an IBEN workshop leader, a NEASC accreditation visiting team member, a voice-over artist, and a reviewer for several educational journals.
张老师是一位专业领域涵盖语言教学、教育技术和教学法的教育从业者。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和英国的注册教师(QTS),持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荣誉学士学位、和IB教育者证书(DP)、剑桥国际教学证书(优等成绩)和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力证书等。他目前在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和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教育领导力证书。张老师曾在巴塞罗那和北京工作,现在担任香港某国际学校的中文部负责人。除了教学之外,他还是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的考官、国际文凭组织(IB)的工作坊培训师、NEASC认证访问组成员、以及一些教育期刊的审稿人。
ACAMIS CLTN Planning Committe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Network (CLTN) Planning Committee was developed to plan the theme and content for the conference, and select keynote speakers who can provide appropriate content for our teachers.